為加強對魯錦文化的深入了解,貫徹實踐隊第一次會議的宗旨,2025年1月14日,魯韻錦途實踐隊在山東菏澤博物館的協助下,走進非遺魯錦博物館,與魯錦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沉浸式感受魯錦這一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踏入博物館,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魯錦的藝術世界。館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魯錦制品,從古樸典雅的服飾到精美絕倫的家居用品,每一件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民間藝術底蘊。這些展品以獨特的方形幾何紋樣、豐富的色彩搭配,生動展現了山東魯西南地區人民的生活風貌和智慧結晶。
實踐隊員們沿著展線漫步,目光被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魯錦吸引。在講解員的悉心解說下,隊員們了解到,魯錦,這一源自山東魯西南地區的傳統手工織物,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民間藝術底蘊,是贊美與傳承的對象。魯錦以其獨特的方形幾何紋樣而聞名,采用純棉原料,經過手工紡紗、天然植物染色和復雜的織造工藝而成。并且其圖案色彩豐富,常見的有“提花斗紋”、“核桃紋”等,這些圖案不僅美觀,還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充滿了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它體現了山東地區的歷史發展和人民生活變遷,是齊魯文化、黃河文化的獨特注解。
“寒來舍子圖宏志,飛雪冰冬暖萬家”,棉花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齊魯大地上,魯錦歷史悠久,是齊魯人民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魯錦是一項傳統手工藝,其過程精細且復雜,蘊含深厚文化底蘊。
在互動體驗區,隊員們有幸與魯錦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交流。實踐隊長張亞迪在見到傳承人時,激動地問到“很榮幸可以見到您,我十分敬佩您,您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著魯錦,請問是什么支持著您。”傳承人說到“我從小學習魯錦,對魯錦的熱愛深深地刻在我心中,指引著我在魯錦傳承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隨后,隊員們滿懷著期待與好奇,在魯錦非遺傳承人的悉心指導下,正式開啟魯錦制作的初體驗。他們從挑選優質棉花入手,指尖摩挲著蓬松棉朵,細細甄別。緊接著,見證棉花進入軋花機脫籽,又在彈花機里化作輕柔棉絨。紡線時,隊員們學著傳承人的樣子,雙手笨拙卻努力地拉扯、旋轉,試圖紡出均勻紗線;染色環節,面對天然植物染料,大家小心翼翼地調配、浸染。盡管制作途中難題頻出,紗線纏繞、色彩不均,但在傳承人的耐心點撥下,隊員們漸入佳境,真切領悟到魯錦制作一針一線皆飽含心血,來之不易 。
如今,魯錦在傳承中不斷創新,開發出多種創新產品,融入了時尚元素,既保留了傳統內涵,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魯錦文化不僅是一種手工藝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體現了勤勞、智慧、創新和質樸的價值觀。
在這次魯錦制作體驗中,實踐隊員們不僅學習了技藝,更深刻體會到了魯錦背后的文化意義和價值。魯錦的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通過親身參與制作,隊員們更加理解了魯錦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文化遺產的決心。魯錦的制作過程中,隊員們被匠人們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和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深深打動。這種工匠精神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尊重,更是對文化傳承的承諾。在現代社會,這種精神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仍需保持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對工藝的精益求精。
此外,魯錦的制作過程也是一次文化教育的過程。隊員們通過親身體驗,更加直觀地了解了魯錦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這種體驗式學習不僅增強了隊員們的文化自信,也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熱情和責任感,繼續在傳承和推廣魯錦文化的道路上前行,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魯錦文化得以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