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學子返家鄉:探尋江淮大地的煙火珍饈
為探究家鄉特色文化,講好家鄉生動故事。1月20日至1月27日,安徽工業大學電氣學院美食文化傳承小隊學生開展探尋家鄉文化美食活動,通過實地探究與網絡資源等方式,講好安徽美食故事,增強對家鄉的文化自信。
在華夏大地的東南一隅,安徽,這片江淮大地中不僅有壯麗的山川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更蘊含著令人垂誕的美食寶藏。無論是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吃,還是傳統宴席上的經典菜肴,每一道都是當地風士人情的生動注腳,飽含對這片土地的記憶與傳承。
在安歉的兩北部,有一座被美食賦予了獨特魅力的城市——阜陽。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潁河,喚醒了整座城,也喚醒了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息。從熱氣騰騰的早餐攤子,到煙火繚燒的夜市,每一口都是對阜陽這片土地的深深眷戀。
格拉條作為安徽阜陽地區傳統特色美食之一,因其金黃的色澤和勁道耐嚼的口感面深受人們喜愛。在阜陽方言里。“格拉”有著“攪拌”的意思,格拉條在食用之前需要將面條和芝麻醬等各種佐料均勻攪拌從面達到最佳口感,因而得名“格拉條”。在近百年的發展里,格拉條早已不只是格拉條,更成為了阜陽人民鄉愁的解藥。如今無數的格拉條店林立在阜城的大街小巷中,成為了小城煙火里的一抹亮色,慰藉著人們疲憊的心。
要問阜陽人早餐吃點什么,撒湯配小籠包無疑是他們心中的選項之一。用羊或雞骨頭熱制出醇厚鮮香的骨湯并稍勾芡汁,舀起沖泡攪拌后的雞蛋沖成蛋花,最后再撒上胡椒粉和小蝦米,便成就了一碗香噴噴的撒湯。喝一口暖湯入肚,感受鮮嫩的蛋花與微辣胡椒粉在舌尖的碰撞,感受暖意由胃至心,開啟一天的美好“食”光。
相傳在南宋初年“順昌之戰”中,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發給宋軍,餓時削一片充饑,困時枕頭而臥,又因其外觀正似枕頭側為卷,故而有枕頭饃和大卷子饃兩個形象的稱呼。枕頭饃的尺寸堪稱饃中之王,其口味也不失香酥柔潤。饃焦金黃,厚達半尺;饃瓣潔白,層層相包。
舌尖上的安徽美食不僅是在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地域文化與精神面貌的載體。近年來,安徽美食產業蓬勃發展,各地政府利用網絡等資源推動美食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得更多游客通過美食認識安徽,通過美食感受安散。相信未來安徽美食會以其獨特的風味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品嘗,成為安徽形象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