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赴寧德市屏南縣山蒼子科技小院調研實踐隊來到了屏南縣的四坪村。團隊重點參觀了設立在該村的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旨在深入學習了解該研究院在助力屏南縣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實踐成果和寶貴經驗。
在參觀研究院圖文資料過程中,成員們深入了解了研究院的各項工作和成果。團隊成員們熱烈交流起各自的所見所感。從研究院在鄉村振興中的創新實踐到“大食物觀”理念的生動詮釋,每一個話題都引發了隊員們深入的思考與討論。團隊成員趙焰鑫說,“在參觀過程中,我感受到研究院積極探索不同的發展方向,結合當地特色與時代背景,為屏南縣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團隊成員張哲寧表示,“在這里我們不僅了解了屏南縣鄉村振興的發展現狀,還對 ‘大食物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最后,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倪林總結發言。以漈頭村的人魚和諧共生文化為例,提出不僅要看到研究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還要注重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植物保護學院教師陳湜以四坪村柿子從單純的農業轉向農業文旅結合的例子補充提醒道:在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堅持靈活變通,順應當地現有條件與人文內涵,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帶隊老師正在向隊員強調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隨后,團隊繼續走訪四坪村。在帶隊老師的介紹下,隊員們了解了研究院正在大力推行的 “生態農業”體系。例如,今年 5 月的“購米包地”現場認購活動中,溫鐵軍教授帶頭繳納了“一畝田”認購費。這種“購米包地”的方式,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喚醒閑置耕地,逐步改變偏遠山區土地撂荒的問題。
帶隊老師正在講解“一畝田”認購政策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團隊成員龔成衫表示,“通過此次調研,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不應只局限于書本與口號,更需要切實了解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才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